2009年10月3日星期六

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开幕




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將成為新山市區轉型的“起點”,並獲柔州務大臣拿督阿都干尼全力支持,將文物館后方的陳旭年街打造為文化街!
阿都干尼強調,州政府和新山市政局已經有一盤計劃,打算將皇家山州政府大廈週邊地區轉型重建,使之從原有的商業中心,變成具歷史價值的文化中心。

他說,先賢在新山拓荒已有200年歷史,加上我國獨立近60年,這段歷史不可被遺忘。

新山具有特色古城

就此,他說,歷史是新山市區轉型重要部分,政府需通過歷史記載,使新山成為具有特色的古城,而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的開幕,正是市區轉型的起點。

大臣今日為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主持開幕儀式時,如此指出;他說,目前,依斯干達特區發展局也撥出2億令吉淨化老城區的紗玉河。

阿都干尼透露,一個月前,新山中華公會代表與他會面,提及將文物館后方的陳旭年街打造為文化街。

他今早正重宣佈,州政府全盤接受這項建議,全場報以熱烈掌聲。

“新山市區轉型的工作雖已展開,州政府也已確認轉型的地點,但整個計劃仍需數年才能完成,我們也希望老城區的業者可配合翻新建築物,因為轉型計劃成功,不僅可吸引消費者,也能引入更多遊客。”

他形容,老城區是個象徵各族融洽相處的地方,例如七大宗教建築物便聚集在一條街上。

阿都干尼在參觀文物館后,坦言感到光榮和興奮,因為新山擁有一個象徵華社的歷史文物館,文物和資料也見證200多年前,先前開埠的重要歷史。

他也認為,這是讓年輕一代回顧舊時新山風貌及港主制度的最佳平台。

文物館列入旅遊配套
何襄贊:成古跡賣點


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將列入州政府旅遊配套之一,使之成為歷史古跡項目的賣點。

柔州旅遊、國內貿易與柔州消費人事務委員會主席何襄贊指出,州政府已將新山、笨珍和哥打丁宜縣三區路線,設計為旅遊配套。將有5個旅遊項目,確保遊客可一再重遊舊地,每次都有不同驚喜。

雖然配套內容已定,但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也將新增至配套中,成為歷史古跡旅遊項目之一。

何襄贊說,新山市政局對于新山老城區已做出規劃,如陳旭年街作成文化街週末進行文化活動的建議,都會隨著計劃進行做出調整。

他強調,這些細節都需要旅遊局、市政局和新山中華公會開會商討。

他指出,州政府也打算將公主港和金海灣變為新旅遊景點,推出一站式的旅遊配套,使柔南旅遊業蓬勃發展。

訂下三大任務和目標

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耗資120萬令吉打造,並訂下三大任務和目標,務必使其成為長期的歷史文化遺產工程。

新山中華公會會長林奕欽希望,文物館開放后,能確保每一小時都有參觀者。

就此,他認為,文物館有必要將陳旭年街打造成文化街,並配合週邊跳蚤市場、印度街、設有各宗教建築的直律街一起發展,成為旅遊景點。

他強調,文物館也會與國家檔案局、國家博物院配合,使之成為全馬華族文物館的榜樣。

林奕欽說,新山中華公會自2004年遷入大馬花園新會所,當年身為副會長的賴益盛便提出華族歷史文物館的理念,過后在逾100次會議籌備后終告成立,總經費達120萬令吉。

他指出,文物館設立面對兩大困難,第一是如何收藏祖先留下的歷史文物和文件,第二則是經費。

他慶幸該館獲得州務大臣撥款30萬令吉、拿督沙里爾國會議員5萬令吉、鄧文村國會議員3萬令吉、馬季相義演6萬令吉等,總籌得50萬令吉,減輕公會負擔。

林奕欽說,隨著北馬和中馬一早設立文物館,給予南馬華社很大衝擊,加上州政行中心搬遷,加速了新山老城區形成。

“在新山,潮州八邑會館最先意識到保留華人族群歷史,並與南方學院合作撰寫史料,接著客家、海南和客家公會也著手進行。”

同時也是新山福建會館會長的林奕欽說,福建會館已雖慢半拍,但相信明年6月前,便會推出“舊箱子”歷史文物搜集工作。


新山中華公會創立文物館三大任務和目標
1)保存祖先歷史,為未來子孫留下文化遺產證物。
2)發展文物館成為新山另一個國內外旅客參觀景點之一。
3)為文物館注入生命力,極力打造陳旭年街為以中華文化與本土文化融合的“文化街”,促成相得益彰,互交輝映的發展格局。

開埠先賢後代出席添意義

新山開埠先賢黃亞福、陳旭年曾孫現身,使文物館開幕更具意義!

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開幕為新山華社極具歷史性的一頁,由于文物館內展出不少先賢歷史資料,向來低調的有功先賢的后輩,今日也難得亮相。

其中,黃亞福的拿汀曾孫女黃佩萱(現住在士姑來路)為文物館顧問,她非常喜歡文物館的概念和設計,認為它極具意義;她本身也捐出黃亞福照片予文物館。

詢及她會否希望黃亞福街也獲重新打造成具有歷史價值的街道,她回應,文物館是收集所有先賢的歷史,這已經非常足夠。

她說,雖然今日開幕儀式在陳旭年街舉行,但整個活動不是只紀念陳旭年一人。

至于,陳旭年住在新加坡的曾孫陳亞裕,低調出現與柔州務大臣握手問好后,便匆匆離開。


林奕欽:與檔案局博物院配合
讓文物館成全國榜樣

文物館開幕,華社五幫代表、華巫或朝野政黨議員整齊聚一堂,並與黃亞福曾孫黃佩萱(左10)相見歡,場面盛大。
山華族歷史文物館耗資120萬令吉打造,並訂下三大任務和目標,務必使其成為長期的歷史文化遺產工程。

新山中華公會會長林奕欽希望,文物館開放后,能確保每一小時都有參觀者。

就此,他認為,文物館有必要將陳旭年街打造成文化街,並配合週邊跳蚤市場、印度街、設有各宗教建築的直律街一起發展,成為旅遊景點。

他強調,文物館也會與國家檔案局、國家博物院配合,使之成為全馬華族文物館的榜樣。

林奕欽說,新山中華公會自2004年遷入大馬花園新會所,當年身為副會長的賴益盛便提出華族歷史文物館的理念,過后在逾100次會議籌備后終告成立,總經費達120萬令吉。

他指出,文物館設立面對兩大困難,第一是如何收藏祖先留下的歷史文物和文件,第二則是經費。

總籌得50萬

他慶幸該館獲得州務大臣撥款30萬令吉、拿督沙里爾國會議員5萬令吉、鄧文村國會議員3萬令吉、馬季相義演6萬令吉等,總籌得50萬令吉,減輕公會負擔。

林奕欽說,隨著北馬和中馬一早設立文物館,給予南馬華社很大衝擊,加上州政行中心搬遷,加速了新山老城區形成。

“在新山,潮州八邑會館最先意識到保留華人族群歷史,並與南方學院合作撰寫史料,接著客家、海南和客家公會也著手進行。”

同時也是新山福建會館會長的林奕欽說,福建會館已雖慢半拍,但相信明年6月前,便會推出“舊箱子”歷史文物搜集工作。


文物館共4層樓
耗資120萬令吉的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,前身為新山中華公會會所,並在2004年正式規劃為文物館之用。

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共有4層樓,展出歷史文件逾1000件,文物收集有300件,所有展示板講解皆以三語呈現,每層樓的主題與展出內容如下:


一樓:新山大事記

可看性:
★紀錄著從1844至2004年新山華社發生的大事跡。
★新山文史著作

二樓:新山的開埠

可看性:
★進入一樓入口,是一艘船的造型,從船上走下,象徵著先輩乘船漂洋過海來到此地,船上擺放著胡椒和甘蜜,還有衣物箱。

三樓:民間社會

可看性:
★新山五幫的簡介
★仿照現實柔佛古廟而建的大門
★寬柔學校和南方學院的成立
★廿四節令鼓和中秋園遊會介紹
★英殖民和日治時期文件、錢幣等。

四樓:五幫各籍婚嫁展

可看性:
★各幫的婚嫁習俗
(第四樓也為專題展覽廳,將不定期進行專題展覽或講座會。)



受邀擔任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開幕人的阿都干尼,在林奕欽及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開幕總策劃人陳再藩陪同下,踏上陳旭年街,體驗一場歷史與文化之旅。

封街作為表演場地的陳旭年街共分成四個表演部分,把華裔先輩200年前來新山開荒拓野,到現今各族的融洽貫穿一體。

第一段,創價學會表演者的造型舞蹈,象徵先輩開荒拓野,種植甘密與胡椒。配合表演者的舞蹈,現場播放出鳥兒鳴叫,綠色旗幟不斷穿梭,呈現綠意盎然的感覺。

表演者手持巴冷刀,在尋求馬來同胞的同意下,砍伐著象徵森林的旗幟。開墾土地后,在地上種植甘密。

第二段,一眾嘉賓在大會細心安排下,坐在錦華茶餐室小歇,一邊喝咖啡,一邊觀看由李勁松武藝坊帶來的精采武術表演,象徵著新山的開墾。

一路上可見創價學會表演者拿著雨傘,穿梭在人群中,象徵著甘密、胡椒收成后的喜悅。

第三段,潮州大鑼鼓隊演奏著馬來名謠rasa sayang,引起阿都干尼的興趣;表演者踩著高蹺,還有舞龍舞獅團也來向阿都干尼敬禮,表達著華族的節日慶典。

接著,一路上馬來鼓、印度鼓和廿四節令鼓聲陸續響起,象徵各民族的古樂。

開幕儀式就在文物館前的依布拉欣路正式舉行,大會為了安全起見,也把該路段暫時封起,直至儀式在結束后才恢復通車。


中國潮州市僑聯主席:
潮人教育典範
中國潮州市僑聯主席楊錫鉻指出,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的建設,是潮州市家鄉人民的教育典範。

他說,文物館表達出先輩如何漂洋過海來到此地開埠,先輩的精神就是家鄉人民很好的教育。

“新山能有陳旭年街不僅是新山人民的光榮,也是家鄉的光榮。”

他指出,文物館是華族文化傳承的基地,也是新山的地標。

他是與其他潮州市僑聯一行五人,代表潮州市、縣政府,向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祝賀。

另外,潮安縣彩塘鎮鎮長劉英智也指出,把陳旭年街定為歷史文化街,是潮州人在海外的驕傲。

他對這所文物館感覺很好,因文物館能凝聚僑胞的力量,也可傳承歷史文化,激勵后代努力。


花絮
大臣現場“講古”

柔州務大臣拿阿都干尼做足功課,參與文物館開幕,致詞長達30分鐘,而且向現場“講古”。

他講述華裔先賢南來開拓功績和歷程,以及早期華裔先賢和蘇丹、天猛公的密切關係,勸請各種族學習先輩友好互助精神。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