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7月10日星期五

班兰医院中医驻诊

中国报转载

班蘭醫院“傳統和輔助醫療部門”(T&CM)提供免費中醫針灸治療,為貧困病患帶來福音!

衛生部于2007年,將中醫藥引進本地3間政府醫院,即檳城甲拋峇底醫院、布城醫院和柔州新山的班蘭醫院,目的是將中西醫醫療法合併,納入國家保健系統,使更多病人受益。

班蘭醫院于2008年1月16日,成立“傳統和輔助醫療部門”,是國內第2間設此部門的醫院;初期,該部門只有“傳統馬來按摩科”和“針灸科”,同年年尾,“中醫癌症科”加入服務行列,為癌症病患提供中醫治療。

採中西醫合併治療

班蘭醫院院長羅賽米瑪莉肯接受《中國報》專訪時說,傳統和輔助醫療部門有一名部門主任、一名中醫癌症科的中醫癌症教授、一名針炙醫師、兩名馬來傳統按摩醫師,以及數名醫護人員,協助處理從醫院推介過來的病患個案,或是門診病人。

她說,傳統馬來按摩科和針炙科專治中風后遺症或慢性病,中醫癌症科則輔助西醫的癌症治療,提供病人在西醫以外的另一選擇,以中西醫合併方式,幫助病人早日康復。

她說,所有被推介到此部門或門診病患,都經過檢查和仔細詢問,證明他們適合接受這類治療;同時,醫療人員詳盡解說后,病人需簽署一份同意書,了解所接受的治療形式。

她說,該部門自去年推介,深獲好評,因療效顯著、無需留院且免費,就醫病患與日俱增,切合政府的目標。





3大族皆不抗拒
針灸科最火紅


中醫癌症科自成立以來,由來自中國的中醫師“掌舵”,惟今年開始,本地中醫師也有機會被推荐入醫院服務。
華巫印3族對針灸治療不陌生、不抗拒,令針灸科成為傳統和輔助醫療部門最“火紅”的小組,門庭若市!

針灸科目前只接受中風后遺症和慢性病痛的病人,不同的是,醫院的針灸科不開處方、沒有配藥,靠針灸的療效來令病人康復。

畢業自中國福建中醫藥學院中醫本科、擁有天津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的劉曉慧(35歲),是針灸科唯一一名中醫師,她受詢時指出,她是通過馬來西亞中醫師公會面試,自傳統和輔助醫療部門于2008年1月成立以來,就進入醫院服務。

“初時,由于缺乏宣傳,沒有病人上門,只是醫院把一些需要針灸的病患推介到這裡;近年來,口碑漸漸建立,病人也感受到療效,已有固定的預約病人。”

曾在藥店門診服務5年的她說,醫院針灸科和藥店門診最大的不同,是異族病患多了許多,一般上,巫裔同胞都能接受針灸治療,他們在踏進針灸科的病室前,已有專業醫護人員向他們講解針灸的療效以及淺顯的中醫理論。

不過,一些全然沒有概念的病人,還是會在針灸時向中醫師提出疑問,而劉曉慧憑豐盛學識,加上輔助工具如懸掛在室內的“中醫針灸經絡穴位圖”、人體模特兒等,向病人解說。

中醫癌症科
不只收末期病患

中醫癌症科並非是只接收末期病患的“垃圾桶”!

羅賽米瑪莉肯澄清,之前本地英文報章引述馬來西亞華人醫藥總會消息,指醫院只把末期病人轉到中醫癌症科,耽誤病人痊癒機會,也令該部門沒有充分發揮功能的傳言,是不正確的。

她說,該院癌症病人都接受過癌症專科醫生的檢查,確保他們的體質能接受傳統治療法之后,才把病人轉介到該部,過程嚴謹。

“並不是只有末期病人才會送到這裡,中醫癌症科的中醫專家具有豐富的癌症治療經驗,我們相信中西醫輔助治療,能幫助病人減輕病痛,改善病況,才有復原的希望。”

對于門診部(walk in)的疑問,她指出,中醫癌症科的病人來自醫院,醫院以外的病人,則需專科醫生的介紹信,也需經過該院的西醫專科鑑定與面試,才能轉送中醫癌症科。

“一些知道本院有針灸和按摩的病人,也能到我們門診部詢問,醫護人員會根據情況,將他們轉到傳統治療部。”

或聘本地中醫師
提供本土化治療

中國和本地中醫師進行技術轉移,政府醫院或將聘用資深的本地中醫師,為病患提供具素質和本土化的治療。

3所設中醫癌症科的政府醫院,都聘請來自中國北京、上海和南京的癌症權威,到本地“坐鎮”並進行技術轉移,培訓本地醫生;為此,在中國醫師約滿回國后,班蘭醫院也不排除,將由本地醫師接掌中醫癌症科。

目前暫代南京中醫藥大學腫瘤內科學教授徐力,在班蘭醫院服務的馬來西亞中醫公會前會長廖德順說,在癌症中,中醫藥能轉移復發、增加及恢復免疫力、減輕患者痛苦、延長患者生存期並提高生活質量,與西藥配合,起著相輔相承作用。

廖德順也是康和基金會會長,他說,大馬政府相信中醫藥結合的療效,以中醫作為輔助,減輕病人在電療、化療和手術后所承受的痛楚和副作用,這即是所謂“姑息治療”。

“政府醫療體系內的中醫治癌,也協助部分患癌卻不接受西醫治療的病患,能免去濫服藥物的危機,在正統中醫治療下,與癌症搏鬥。”

他指出,目前,班蘭醫院中醫癌症科所使用的中藥,是來自中國且品質最佳的科學中藥顆粒和中藥,讓病人享有最好照顧。

他認為,大馬政府在國家保健體制內能接受中醫藥,已經比其他東南亞國家來得先進和開放,中醫藥界應珍惜機會。

或增設產後按摩法



馬來產婦古方按摩詢問度高,傳統和輔助醫療部門正收集意見,增設產后按摩法。

據了解,馬來古方按摩手法柔和、穩定,著重手指的運用,每一步驟都很細膩,在馬來社會,傳統按摩相當普遍,特別是產后按摩更受歡迎,連華族產婦也愛選用它作為產后塑身保養輔助手法。

羅賽米瑪莉肯說,部分人士建議在馬來傳統按摩科增設“婦女產后按摩”,將這項廣受歡迎的傳統的按摩法推介給非馬來社群,院方將在會議中提出,由衛生部定奪。

詢及該院的傳統和輔助醫療部門的病患人數節節上升,會否準備擴大部門或增加醫師人手,她說,目前該部門的運作和就診個案仍在觀察和研究階段。

據她了解,除了現有3間政府醫院,衛生部也準備在登嘉樓州、東馬沙巴和砂拉越州的政府醫院,推介傳統和輔助醫療部門。




傳統和輔助醫療部門位于班蘭醫院3樓的專科門診部,在樓層的轉角處,可以見到明顯招牌,沿著指示牌走,拐入一條走廊,眼前是一番不同的景色。

無論是掛在天花板上方的指示牌,或是輪候的長椅,均擺脫醫院給人冰冷公式化的印象,以精美雕刻的硬木制成,古意盎然;接待處還設有流水盆栽的擺設,美化環境,潺潺流水聲,令到訪人士心曠神怡。



中風母親漸有起色
★蘇萊雅(家庭主婦,住昔加末拉美士)

74高齡的母親,中風已有兩年,右邊身體不聽使喚,一直有進行物理治療,后來在西醫介紹下,帶她到這針炙,配合肢體運動,目前漸漸有起色。她整個人輕鬆很多,手腳能動、也能開口說話了。

我們看診已有3個月,每次花費45分車程從拉美士到新山,兩週來一次,每次兩小時左右,習慣了也不覺得路途遠。

昔加末縣政府醫院沒類似治療,不過,我們過去曾請過華裔醫師到家裡來為母親按摩針炙,效果不錯,因此我們對中醫很有信心,也不排斥中醫治療法。

針灸4次效果不錯
★林先生(從事貿易工作)

我在健身練習時,不小心傷到韌帶,傷患已有兩年多,最近在朋友介紹下,到傳統和輔助醫療部門問診,前后針灸了4次,效果不錯。

有信心韌帶的傷會漸漸康復,而至今還不需要付醫藥費,我覺得政府醫院非常照顧我們這群病人,值得向朋友推介。

有華人醫師增信心
★甄順文(30歲,修車人員,家住美家樂花園)

從小就有腰痛問題,也找過中醫門診,吃藥半年,之后朋友介紹班蘭醫院有免費的傳統和輔助醫療部門,就來這裡試試針炙的功效。

我先到醫院普通門診部問診,對方寫信介紹到傳統醫療部門,這裡看診需簽一份同意書。

剛開始時我不是很有信心,后來看到政府醫院也有華人醫師,信心就恢復了;已經針炙4次,效果還不錯。

没有评论: